照顧中風患者時,許多人會把重心放在物理治療、飲食控管、語言治療這些顯而易見的面向,卻容易忽略中風對患者的心理影響,而最常見的就是「憂鬱症」。
中風後的憂鬱症狀不單單只是「心情不好」,而是由中風引起的心理疾病。這個症狀牽涉到了生物層面和社會心理層面的影響,因此需要專業的治療以及引導,可不是跟偶像劇一樣,讓他大哭一場就沒事了唷!
為什麼中風後會有憂鬱症?
中風後的憂鬱症是一個複雜的症狀,有許多可能的成因。根據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-徐伯誠醫師在文章中所述,這些成因可以大略分類為生物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兩類:
生物因素
當腦神經被血塊壓迫,或是腦神經發生缺氧的現象,就會導致腦部發生損傷。這些因為心血管因素而引起的腦部傷害,就是所謂的中風。
生物因素主要是和中風後腦神經細胞的損傷有關,例如:
- 中風導致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(如血清素、多巴胺)的缺乏
- 與情緒有關的神經迴路受損
- 特定部位的中風,如前額葉和基底核,也和中風後的憂鬱有關
社會心理因素
除了中風對腦部的影響,患者與他人的交際、自身心理壓力,也都會對患者中風後的精神狀態有影響。
通常來說,中風病況越嚴重、需要他人協助越多者,容易有較大的心理壓力;青壯年中風的患者,會有更大的經濟壓力;缺乏社會與家庭支持者,較容易累積壓力。這些因中風引發的壓力因子,加上患者的身體狀況,都有可能會造成憂鬱症。
判斷中風後憂鬱症:每天觀察情緒變化
約有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在中風第一年罹患憂鬱症。尤其在中風初期病患住院密集復健時,一旁陪伴的家人應該更能發現患者在情緒上發生的變化。常見的現象有:
- 比以往強烈的悲傷、變得容易哭泣
- 變得比較不愛說話
- 睡眠品質下降
- 活動力變差
此外,如果有家人注意到患者的復健成效變差、返家後不願意按表復健、不愛出門與人交際,都可以懷疑有中風後的憂鬱的可能性,並帶患者就醫唷!
憂鬱症會影響中風的恢復,要認真看待!
除了人際關係、家庭關係等,研究指出憂鬱症對於患者的復健效果有顯著影響,造成恢復不如預期。患者可能會因為憂鬱情緒而失去復健的意願,使中風恢復速度減緩,進而錯過復健的六個月黃金期。這可能會使醫療的開銷更高、甚至提高死亡率,因此要對中風後的憂鬱症採取積極的措施。
照顧憂鬱的家人,可以這麽做
- 適度的關懷:過度的關懷會加深病患的挫折感,不論是家人還是探訪的親友都要注意。可以適度地關心,客觀討論病況,讓患者感覺自然、受尊重。
- 陪伴與紀錄:一般來說,中風患者身旁都需要有一位陪伴者,可以是家屬或看護。陪伴者需要定期紀錄患者的胃口、復健狀況,以及心情變化,這對憂鬱正的治療非常重要。
- 尋求專業協助:心理輔導、抗憂鬱劑等都是對憂鬱症有效的治療方式,可以和醫生討論要採取何種方式;復健時,可以請復健師規劃合適的運動,提高患者復健的意願。
專業中風看護,哪裡找?
專業看護都在Home心
加入我們的LINE,幫您找到最適合的看護服務:https://to.homexin.com.tw/5l2xg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