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過「四癌篩檢」嗎?
大腸癌就是補助篩檢的其中之一喔!
每年有超過10,000人死於大腸癌、子宮頸癌、乳癌與口腔癌,因此政府補助此四大癌症的篩檢,藉由早發現、早治療來降低死亡率。其中大腸直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,已高居十大癌症之首超過10年,以下幾個大腸癌相關知識:
▸大腸癌大部分是息肉變成的!
息肉是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,就像皮膚會長小肉芽、內臟裡也會長息肉。雖然並非所有息肉都會轉變成大腸癌,但大部分的大腸癌是由息肉增長的。息肉分為三種:
- 增生性息肉
不會癌化成惡性腫瘤的良性息肉,通常長在直腸、乙狀結腸兩處,大小不超過0.5公分。50歲以上的人大多很多都有增生性息肉,但不會有特定症狀。 - 發炎性息肉
又稱為假性息肉,是發炎後過度增生成所致。發炎性息肉不會癌化成惡性腫瘤,但與惡性的腺瘤很相似難分辨,且血管多、容易摩擦出血,因此需切片近一步確認或手術切除。 - 腺瘤性息肉
最容易轉為惡性並癌化的息肉,整條大腸直腸都可能出現,無論大小都建議切除,並持續追蹤。
▸大腸癌的常見症狀
- 排便習慣改變
突然長期便秘或腹瀉、糞便變細等 - 排便出血
可能有暗紅色出血或黑色糞便 - 體重無故降低
癌細胞消耗能量、改變營養吸收等 - 腹部疼痛
腸阻塞引起腹脹、多氣、多屁
大腸癌會最直接的影響排便,腫瘤會壓縮腸道使糞便形狀變細、容易腸內出血而有血便等,
因此要多注意自己的排便情形、有異常時盡早就醫!
▸大腸癌只要非末期、其實容易根治
雖然每年有1萬4千多人被診斷大腸癌,但每年死於大腸癌的病患卻只有4千多人,可見只要不是到大腸癌末期才診斷、治療後長期存活的機率比其他癌症更高。這也是為什麼政府將它列入四癌篩檢,補助50至未滿75歲民眾,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,提早發現趁早治療,才能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並降低死亡率。